No.1 美國引發全球石油市場動蕩
在2018年,石油價格經歷了一場過山車式的大起落。布倫特原油曾一度飆升至85美元/桶,讓人們憧憬著100美元/桶時代,意外的是到年終,卻以再次跌至50美元/桶左右收場。石油行業從業者的心情,隨之大起大落。
不管是從政治、經濟還是石油供應的角度看,美國都對這場大動蕩產生了最主要的影響。在2018年,美國制裁伊朗引發原油供給市場的混亂,引發貿易爭端致使石油需求預期降低,美國頁巖油持續增產加劇了市場對石油過剩擔憂。
很顯然,看待當今全球石油市場的走向,美國是繞不開的話題。
No.2 中國原油期貨上市
在2018年的3月30日,中國國內發生了一件真正對國際石油市場有重大影響的事件,這就是中國原油期貨的上市。這一事件不僅在國內引發全民關注,也引發了全球幾乎所有主流媒體的爭先報道,足見其行業影響力之巨大。
中國原油期貨的上市,不僅是中國石油產業發展的碩果,更彰顯了中國在當下全球石油市場中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在中國原油期貨上市后,很快便成為了全球交易量第三大的原油期貨。
中國原油期貨會成為下一個WTI或者布倫特原油期貨嗎?會挑戰石油美元的地位嗎?我們且拭目以待。
No.3 民營煉化企業崛起
在2018年,是中國民營煉化企業大放異彩的一年。不少中國的民營煉化企業因為開展大型一體化煉化項目,成為了中國油氣行業的明星。這些民營一體化煉化項目的規模,有的甚至超越了中石化、中石油這樣的企業所開展的煉化一體化項目。這些民營煉化大項目的開展,將對石油業下游市場的格局產生深遠影響。
其中格外引人關注的,是恒力石化在大連長興島的2000萬噸/年一體化煉化項目。該項目是中國第一個大型民營煉化項目,恒力石化也因為該項目在2018年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。這一超大項目也在12月開始裝車投產,宣告了中國民營石油企業新時代的開始。
No.4 中國國內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
由于中國的石油天然氣進口量與日俱增,出于對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的考慮,在2018年國家提出了要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的重大批示。這一決定,打開了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的新局面,也宣告了一場全新“油氣大會戰”的開啟。
針對這一重大批示,中國國內大型石油公司紛紛推出了新的舉措。國內的油氣勘探開發活動在經歷幾年的寒冬后,也因此迎來了新一輪升溫。一些等待已久的油氣勘探開發項目,也開始被加速推進。
例如在2018年,中國的頁巖氣就迎來了一輪開采大提速,到年底,中國石油川南頁巖氣日產量達到2011萬立方米,同比增加了119.3%之多;再例如,中國海油在12月還和9家大型國際石油公司簽署協議,合作推進南海油氣開發。
No.5 中國油氣下游市場擴大對外開放
中國油氣行業的市場化和對外開放,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,而在2018年這一進程迎來了歷史性推進。在2018年6月28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商務部發布了《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(負面清單)(2018年版)》,取消了外資連鎖加油站超過30家需中方控股的限制。
至此,國內石油下游環節迎來完全開放。而在2018年,BP和殼牌也都宣布了在中國擴建加油站的計劃。中國成品油市場將迎來何種競爭勢態,將令人期待。
此外,世界第一大化工巨頭巴斯夫和美國第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,雙雙宣布了在中國投資幾十上百億美金,建立獨資高端化工廠的計劃。這種獨資項目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,充分體現了中國油氣市場的放開,這也使得本土石油化工企業,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。
No.6 石油央企提出“高質量發展”目標
在2018年,中國三大石油公司紛紛提出了追求“高質量發展”的目標和計劃,對中國石油產業的發展而言,這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。
在過去很長時間內,石油企業的發展都以追求規模龐大為主要目標,例如很多油田的運營,就形成了“產量為王”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。受石油產業低迷周期影響,越來越多人推崇石油企業發展思路應該從“大不大”向“強不強”轉變。
三桶油大興“高質量發展”戰略,體現的不僅僅是其自身戰略形態的變化,更是全球油氣產業劃時代轉變的體現。
No.7 成品油消費稅新規出臺
在2018年初,國家稅務總局發布《關于成品油消費稅征收管理有關問題的公告》(下簡稱“《公告》”),要求線上使用模塊開具成品油發票,商品編碼不得隨意更改。這使得一些企業的調油商倒票、偷稅漏稅行為受到抑制。
一石激起千層浪,《公告》發布后,立即使得一些不合規的煉化企業問題暴露,在石油市場上引發了極大的震動。有業內人士指出,《公告》的發布反映的是油氣行業財稅體制的改革,是油氣行業下游產業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組成。
還有業內人士指出,《公告》對調和油市場發展來說也是個分水嶺,一些相關企業甚至將面臨出局的危險。2018年,對成品油市場而言,可稱得上是一個轉折年。
No.8 人工智能風靡石油行業
如果在2018年你還沒有聽過“人工智能”和石油牽手的故事,那說明你可能是真落伍了。幾乎所有大型石油企業在談到創新發展時,都會提及一下人工智能。
不管是油氣勘探開發、煉油廠生產還是加油站管理,都在探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升級產業。道達爾、殼牌、中石油等大型石油公司,都提出了人工智能發展新舉措。在這一浪潮下,國內的一些石油高校也發起了向人工智能的進軍。例如在12月,中國石油大學(北京)就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。
人工智能在石油行業真有那么大潛力嗎?當然是有的。千萬不要忘記,石油行業其實是一個基于大量數據而運行的行業,地質勘探、鉆井和生產,都已經產生了海量的數據。而這些海量數據,將成為人工智能生長的肥沃土壤。
No.9 環保督察重塑石油行業
在近兩年,國內環保督查力度空前,對石油行業的上下游都產生了極其大的影響。在開展油氣項目過程中,環保成為了企業倍加重視的問題之一。一些石油化工企業甚至因環保問題面臨了生死挑戰。
出于環保考慮,不少油田也選擇了退出在核心環保區域的生產作業,有的年產值減少上10億元;大量下游的煉油化工企業,也不得不紛紛投巨資升級生產流程,以實現環保達標。
另一方面,環保問題的備受重視,也推動了能源供給結構的變化。例如天然氣行業就因此呈現出了持續火爆的現象。環保監督加強,對油氣行業帶來的結構性改變不容忽視。
No.10 新能源行業“大地震”
在2018年6年,國家發改委、財政部、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《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》(業內簡稱為“531新政”),暫停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指標、嚴控分布式光伏規模,并將新投運項目上網電價統一降低0.05元/千瓦時。
這一新政立即在新能源行業引發“大地震”,大量光伏上市企業股票飄綠,不少光伏企業后續甚至慘遭出局。新能源行業這一年彌漫的悲觀情緒,絲毫不亞于石油行業2015年底所經歷的油價暴跌苦楚。
這則事件雖然不直接和石油行業相關,但從側面提醒了石油行業從業者,要理性看待能源產業結構的轉變。新能源并不是一帆風順,其面臨的困難相比石油業當下的困境,某種程度上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可以推斷,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,油氣行業將與新能源行業共存,其發展依舊具有長期性。